重点一:20字总要求,全面落实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规划围绕这一总要求,明确了阶段性重点任务。
在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方面,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在促进乡村生态宜居方面,提出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促进乡村乡风文明方面,提出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文明乡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在促进乡村治理有效方面,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等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在促进乡村生活富裕方面,提出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拓宽转移就业渠道,以及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重点二:解决“人、地、钱”难题
“乡村振兴要真刀真枪地干,就离不开真金白银地投。补上乡村建设发展的多年欠账,光靠农村农民自身力量远远不够。”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把乡村振兴摆上优先位置,必须下决心调整城乡要素配置结构,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马晓河说,解决“人”的问题,关键要推动两类人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一类是农业转移人口,围绕推进市民化“降门槛”,让有意愿、有能力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另一类是乡村人才,既在“育”上下功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重点三:壮大乡村产业,促农民增收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所长黄汉权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规划对此设置了5个指标。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未来一段时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仍需要保持在6亿吨以上。农业进步贡献率——到2020年达到60%,2022年达到61.5%。未来5年国家将持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农业劳动生产率——到2020年增至每人4.7万元、2022年再增至5.5万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到2020年提高到2.4,2022年提高到2.5。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到2020年增至28亿人次。
重点四:推进3类村庄建设
城郊融合类村庄,积极承接城市人口疏解和功能外溢,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特色保护类村庄的重点是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与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统一起来,适度发展特色旅游业。搬迁撤并类村庄解决好易地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避免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区。
重点五:各级干部要主动担当作为
落实第一责任人——坚持乡村振兴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党组织讨论决定的机制,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下大力气抓好“三农”工作。
(本版稿件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