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 一带一路 > 文章详情页

大西安究竟有多大呢?

“大西安”东西长约130公里,南北宽约80公里,是以沣河、渭河交汇处为原点,南到秦岭,北到九嵕山、嵯峨山,东到渭南,西到杨凌,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这样的布局规划,承载西安的传统文化资源,带动了新型产业优势,维护了生态平衡“大西安”东西长约130公里,南北宽约80公里,是以沣河、渭河交汇处为原点,南到秦岭,北到九嵕山、嵯峨山,东到渭南,西到杨凌,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这样的布局规划,承载西安的传统文化资源,带动了新型产业优势,维护了生态平衡。

2017,被人称为“大西安”元年。西安冠之以“大”,拓展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物理空间上的格局,更是一座城市心理上的气度。

“大西安”规划紧锣密鼓

早在2010年,大西安总体规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首次在大西安总体规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国际论坛上亮相。当时,“大西安”是在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大背景下提出的。

此后每隔两年,就有一个关于大西安建设的重要事件:

2012年,《关于省市共建大西安、加快推进创新型区域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

2014年,时任陕西省省长的娄勤俭来到西安、咸阳两市和西咸新区,就推进大西安建设进行专题调研。

2017年,“大西安”建设规划思路进入紧锣密鼓。在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西安代表团全体会议上,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提出以世界眼光建设好“大西安”。同一会议上,刚刚履新的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提出加快“大西安”建设步伐。

此后,“大西安”在省市两级的默契中越来越清晰和具象。

特别是要跳出“城墙思维”看西安,要站在“秦岭之巅”看西安理念的提出,被专家称为“大西安观念”。

2017农历新年还未到来之时,西安代管西咸新区,“大西安”的物理格局瞬间扩展了800多平方公里。

随后全国两会上,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请李克强总理现场看了《大西安规划效果图》。一时间,无论是官方还是坊间都在热议此图。

这是一张怎样的图?除了“大西安”整体布局,这张图还传递出什么样的信息?此图中所描绘的“大西安”的建设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一张图上绘出的信息

在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工作人员拿出了这张一直被热议的规划图。

初看之下,图中蓝、绿二色显得特别突出。两条绿色带分别标示出秦岭和北山,一条蓝色的渭河从中间穿过。“让秦岭和北山成为西安天然的绿色屏障,渭河成为西安的城中河,这是西安最佳的南北格局,既考虑了天然地理优势,也考虑了生态与人的共生,同时为西安的发展腾挪出地方。”陕西省信息中心主任、国家二级研究员李振平对这三条带的布局非常认可。

一条鲜明的红色,仿佛红色大动脉从规划中“大西安”的中心穿过。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条带也就是被老百姓传说的长安龙脉了。我们把它定义为文化传承轴。”从图中看,这一轴线南接秦岭终南山,中承西安历史轴线,北至大地原点,延伸至唐陵。这条轴线穿越历史,从唐代的帝陵,到明代的钟楼,到繁华的大学城,历史和现代的文脉一气贯通。

在红色“龙脉”两侧,相伴着两条功能特点鲜明的轴线。西侧轴线是城市发展轴,这条轴线沿沣河南北纵贯西咸新区、高新区,它以商贸、科创、临空经济职能为主。东侧轴线为现代服务生态轴,网上说是国际文化交流轴,主要为沿灞河形成南北向联系国际港务区、浐灞生态区和曲江新区的国际文化交流、现代服务轴,以现代服务、文化、会展职能为主。

这三个轴线上形成三个城市中心。西侧在沣河与南北向轴交汇处形成西咸新中心,目的是打造以现代商贸、高新技术为主的城市区域;中间是依托西安中心城区的大西安核心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商贸、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是未来西安城市形象的核心展示区;最后就是东部的新中心,依托浐灞渭体育中心、欧亚论坛,其目的是辐射周边,打造生态型现代服务新中心,并将辐射带动整个东部片区的发展。

未来的大西安区域,东西长约130公里,南北宽约80公里,是以沣河、渭河交汇处(创新引领轴)为原点,南到秦岭,北到九嵕山、嵯峨山,东到渭南,西到杨凌,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

陕西省发改委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样的布局规划,承载西安的传统文化资源,带动了新型产业优势,维护了生态平衡。”

我们也许可以做出这样一个预判:未来的西安,将在文化灵魂之上,拥有国际化的气质,在生态躯体之上,拥有产业发展的力量,并最终生成核心动力,引领未来以大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城市群的发展。

我们住在世界城市里

2016年夏天,去电影院看一场曾经在国际电影节展映的片子,成为西安很多文艺青年私下里交流和炫耀的话题。

德国拍摄的《地球四季》,英国拍摄的《阿拉伯的劳伦斯》,美国拍摄的《花村》,德国、法国、土耳其、卡塔尔合拍的《野马》,苏联拍摄的《海阔天空》……320部展映影片,在西安25家院线、2所高校及500个流动放映点展映总场次达1400余场。

光与影中,西安在注视着世界,世界也在关注着西安。

曾在他手中诞生《守夜人》《通缉令》的俄罗斯导演季莫尔·贝克曼贝托夫来到西安这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电影的时候就存在了相互对话。”

西安人不仅在光与影中与世界对话,更一步步走进世界城市的生活。

大西安版图中,距离三星城不远的沣河之畔,一个国际化社区的规划被西安市规划局于2016年12月22日推出。这个被称为“梁家滩西安国际社区”的地方,规划范围18.7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3.7万人。

规划中,这里将按照国际标准和惯例打造西安首个国际化配套城区。国际生活社区中心、国际学校、国际幼儿园、教堂、国际医疗健康,以及橄榄球、美式足球等特色运动场……一系列配置将使这里成为西安国际高品质生活的标志区域。

省发改委主任方玮峰说,重振盛唐雄风,再现往日荣光,将西安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让西安成为世界一流城市,符合历史定位和未来愿景,更是人们的期许。

住在世界城市已经成为西安人不远的生活状态,而这一过程中让西安迈入国际化的举措不断: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西安成为自贸区核心;

欧亚经济论坛被确定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十大平台之一;

“西安港”成为我国首个获批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

“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实现每周三常态化运营;

新增国际航线37条,开通西安至阿姆斯特丹(长安号)国际货运航班;

西安成为西北首个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

西安设立领事馆、签证中心的国家达到20个,国际友好城市增至29个;

汉长安城未央宫等5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7年初,西安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西安市发改委综合处谢丹瑞认为:“国家中心城市应该是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中间阶段。这期间,西安还要做的事很多。”

也许对于西安来说,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文化之都未来更美丽

碑林博物馆王原茵副馆长,在这座有920年历史的博物馆中已经工作了20多年。每天,从太和元气坊下,踏泮水桥,在棂星门打卡,然后穿过仪门,绕过写有“碑林”二字的碑亭,然后进入博物馆后面的办公楼是他20多年不变的路线。

他每天很骄傲,但也很焦虑。骄傲是因为他每天都与中华文明流传下来的最精美的文字在一起,焦虑是因为碑林被紧紧围在一片居民区中。狭窄的空间,有限的出入通道,不仅让更多的文物无法展出,也让这座博物馆处于火灾等安全隐患中。

2017年,“大西安”元年的春天,他所期待的碑林博物馆的春天也到了。

2017年2月3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省委书记娄勤俭专题调研碑林文化街区。娄勤俭来到碑林博物馆,实地考察建筑布局、周边环境、运营管理等情况。2月23日,副省长魏增军到西安碑林博物馆调研碑林文化街区建设项目。

3月23日,当王原茵和他的同事们在“碑林文化街区碑林博物馆”项目代建协议上签下那饱含希冀的一笔,他原来的焦虑变成了期待。

如果“大西安”的规划是在地理格局中将西安文脉放在中轴,那么“大西安”的发展则是在心理格局中将文化之都放在了发展的灵魂位置。

“实施文化强市,打造丝路文化高地”被写进了2017年的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杨官寨、汉长安城、秦栎阳城等重点遗址保护项目;

三学街、七贤庄、小雁塔等历史文化街(片)区建设;

“曲江新区+楼观道文化展示区+白鹿原+临潼景区”等区域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大走廊;

西安文化创业城、西部电影产业集聚区等“十大文化产业园区”;

“名城、名家、名作”工程;

举办“西安原创设计盛典”,打造文创之城……

“大西安”在文化之都的道路上,正走出遍地春风。(沙莎)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