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扎根基层36载,服务“科研”甘奉献

 ——记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祁阳综合实验站站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高级农艺师高菊生

编者按:创新是科研的灵魂。社会进步离不开科研成果的创新,尤其是在工农业生产中,创新成果的运用更是关键因素。当前,我国人民已经处于从“吃的饱”向“吃的好”、“吃的健康”转变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科研创新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健康”,就成为摆在广大农业科研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祁阳综合实验站站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高级农艺师高菊生通过持续不断的开拓创新,为解决这一问题交出了一份份优异的答卷。

时代在变,农村在变,但“以研为本”的宗旨没有变

在祁阳站的试验田里,每隔一段距离就见竖起一些碑牌,上面写着“水稻阴离子长期定位试验”(1975年开始)、“水稻种植制度长期定位试验”(1982年开始)、“绿肥替代化肥效果定位试验”(2008年开始)……字样,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以下简称“祁阳站”)长期定位试验的缩影。高菊生自1984年到“祁阳站”工作以来,一直与这些长期定位试验打交道,到今年仅仅36年。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每年干的是看似平凡实不平凡的工作……绿了红土地,白了少年头!

农业科研成果是“时间上开出的花朵”,农业创新贵在坚持。高菊生36年的坚持,祁阳站成为全国拥有长期定位试验时间最早、数量最多、数据积累最完整的农业综合观测站,成为农业农村部2019年“五有”(土地、机构、编制、岗位、经费)野外观测站的典范,为农业长期发展战略和政府决策提供了基础支撑和科学依据。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36年来,高菊生曾先后在《中国农业科学》、《土壤学报》、《作物学报》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16篇;主编《刘更另与红壤地区农业发展》、《红壤双季稻田施肥与可持续利用》、《红壤稻区绿施肥效应及机制》3部、参编《农田土壤培肥》等专著6部;获得国家、省部级成果奖1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1997年被评为所“文明职工”;2003-2005年,被评为“衡阳市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当选祁阳县第八届政协委员。2009年被评为祁阳县优秀政协委员。2010年当选中国耕作学会理事, 2011年当选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工会主席,2012年被评为“中国农科院红壤站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被聘为湖南省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技术专家组成员。2013年被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优秀职工”。 2015年9月被聘请为“湖南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专家指导组成员”; 2016年当选祁阳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2017年被农业部聘为“国家现代农业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祁阳综合实验站站长”;2018年当选湖南省土壤学会理事;2019年当选永州市农学会副理事长……这些成绩和荣誉,是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菊生36年来工作的充分肯定。

为了大地增“绿”,为了稻田培肥,足迹遍布湘南桂北

高菊生自2008年承担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湖南稻区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2011年承担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湘南桂北绿肥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和应用技术研究及示范” 、2017年被农业部聘为“国家现代农业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祁阳综合实验站站长”以来,在湘南、桂北推广绿肥115500hm2,增效益3308万元。2012年湖南省率先在全国出台“关于恢复发展绿肥生产的意见”【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湘政办发〔2012〕108号】,有力推动了湖南绿肥生产发展。2015年利用长期试验结果向农业农村部建议:“减少化肥用量,增加有机肥投入,确保耕地质量和粮食安全”、“充分利用南方冬闲稻田,大力发展绿肥生产” ,引起了农业农村部余欣荣副部长高度重视和批示。2019年,根据南方双季稻区各地区水稻生产特点,集成机械播种、机械开沟、春季绿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盛花期机械翻压等绿肥丰产轻简化关键技术并通过建立示范基地进行示范推广。在湖南永州市的祁阳县、东安县、冷水滩区和衡阳市的祁东县、衡阳县构建“稻-稻-肥”、“稻-再生稻-肥”、“冬季绿肥(留种)+一季稻”等主推清洁生产模式。通过 “稻-稻-肥”模式可减少化肥用量15%~25%、水稻产量增幅在5%~15%之间,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提高约0.1个等级。“稻-再生稻-肥”模式,通过紫云英还田途径减少农药化肥投入来提高再生稻米附加值,每亩可增效约500元。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增产增效。试验站积极向各示范县(区)各级领导、部门介绍“绿肥+”产业的理念和成功案例,充分展示新时代绿肥产业的发展契机。各示范县(区)推进绿肥产业发展的特色鲜明、成效显著。试验站关于绿肥品种筛选搭配、田间综合管理措施、延长产业链等相关建议均写入《祁阳县2019年绿肥生产工作方案》和《东安县2019年秋冬种生产工作实施方案》等政府文件。本年度共进行技术培训10次,培训种植大户和农技人员300余人,组织专题调研和现场观摩6次。通过系列培训和宣传,区域绿肥推广面积逐年增加。祁阳县、东安县的秋冬绿肥播种面积分别

由2017年的17.5万亩、16万亩,2019年分别增加到22.5万亩、19.05万亩。

在进行示范推广的同时,高菊生还开展绿肥替代化肥、稻草与紫云英配合还田模式、经济绿肥培肥效果等基础研究。通过研究,结果表明:绿肥还田主要通过增加碳输入、氮吸收、土壤碱解氮、有机碳含量、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来培肥土壤及维持水稻高产和稳产。绿肥(紫云英)还田(翻压鲜重1500kg/667m2)可以替代20%~40%化学氮肥(水稻减少20%~40%化学氮肥产量不降低)。冬季绿肥还田和绿肥替代20%~40%化学氮肥后,与冬闲相比较,水稻氮素回收率能提高69%~117%。冬种紫云英配合双季稻全年稻草还田较紫云英或稻草单一方式还田,土壤C/N能够提高1.5%~14.6%,且更有利于提高土壤>0.25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

科研无止境,创新正当时。展望未来,高菊生斗志昂扬,为了实现“绿色农业”和“让国人吃的健康”的目标,奋斗创新,永不懈怠。他也将继往开来,积极开拓,力争通过不断创新,为我国的“绿色农业”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error":401,"message":"site sid is empty"}//www.ekkosec.com/plan/2020/0423/78466.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