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线去,到组织需要的地方去!眼前这位资深疾控人,向我讲述她在疫情防控一线历经四个岗位,共90天的奋战,给我一个最直观的体会。虽然她并不年轻,但在她的眼中,我看到了那一份热情和坚定。
高珊,北京市疾控中心卫生毒理所副所长,在疫情防控之初被选派支援海淀区疾控中心流调队。“我记得,那是大年初四,北京下起了大雪,天气阴阴的,在这疫情下,那种气氛显得特别冷清,甚至让我感觉有些肃穆”,高珊回忆起当时的感觉,也是描述着心情。“我是1994年入职的,作为一名老疾控人,虽然不是做传染病防控的,但我也是学预防医学的,搞试验室的,我就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参加这场新冠防控战争!”
1月27日,高珊就接到通知,被选派为支援区疾控中心流调队成员,赴海淀区疾控中心充实基层疫情防控力量。第二天一早,她就和其他几名同事赶到海淀区疾控中心报到。“临行前,中心强调服从区里的工作安排,我就在想,作为市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我们在区里同仁面前,一定不能丢脸,工作标准要更高”,高珊和同事们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到位后迅速熟悉情况,主动融入到区里工作中。
在海淀区疾控中心,高珊主要负责流行病学调查,积极发挥技术专长,自觉靠前开展工作。“有时,给的流调信息特别简单,甚至只给一个疑似病例的电话号码,但这背后却可能连带着疫情传播巨大风险,不能有半点闪失”,她说着这句话时透过那股坚定眼神。
“那次是一个12岁的小男孩,随父母回老家,路过湖北,没有住宿只是短暂停留,而后回到老家有咳嗽的症状,断断续续的,回到老家后不放心,就跟父母抓紧时间开车回到北京,去发热门诊就诊了,全家主动进行了隔离”,高珊若有所思,接着说“我们对他进行电话流调的,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仔仔细细的询问了一遍,具体到每一段行程,还有接触过什么人,都采取过什么样的防控措施,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边流调,边形成了流调报告,把每一个环节都落实了”。
高珊突然松了一口气,“其实那次是虚惊一场,正在写流调报告,小男孩的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是阴性,虽然是排除了,但万一要是,就得抓紧时间去把密接人员管理起来,不然造成传播,后果就严重了!”,幕后的每一份努力都不会白费。
在海淀区工作了十余天后,根据中心工作安排,她和同事们又被派往现场工作组工作,接到转岗通知时,她们正在值班,为了保证第二天早上到位,赶紧收拾东西回撤。“本来接到通知就很突然,还真有战士转换战场的感觉,那天回来时,已经是晚上十点了,开车在高速上,夜黑车少,又没有路灯,路上还结冰了,从来没有那么害怕过,但是这种奔赴新战场的心情却很强烈!”
现场工作组,高珊的岗位是对全市密切接触管理进行督导检查,每天要督导两个区,共八个地点,“那也是早出晚归,一直奔波在路上,记得有一天去的门头沟最后一站,是一个山里的隔离点,那个点,只有两个孩子,大的10岁,小的才2岁,实在没办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同志穿着隔离服在里面照顾两个孩子,也是为了方便他们,专门设置了这个隔离点,设置和规范化管理什么的,有好多人要为这个只有两个孩子的隔离点在服务,我就感触很深,我们都是为市民服务的!”,她眼圈有点发红,却透着一种自豪“在这第二个岗位上,印象深刻的也是这在路上的奔走,每天迎着太阳出发,这种感觉还真的有出征感觉!”
后来,高珊还在现场工作组流调队、外省密接管理组等岗位上工作过,“无论做什么,只要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我都服从安排!”作为卫生毒理所副所长、毒理实验室质量负责人,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线忙碌时,还放心不下她所负责的毒理实验进程,每当有重要节点,她都会设法挤时间回来,盯着实验过程。
高珊的抗疫之路,她所奔赴的方向一定是到一线去,到组织最需要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