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仙龙,听起来像个大侠的名字,实际上他却是一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虽然入职还不满三年,任仙龙除从事科所内日常工作,也参与了支援四川凉山健康扶贫等重要工作,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更是克服重重困难,用年轻人的朝气和多年学术研究锤炼出的沉稳精细交出了一份优秀的抗疫答卷。
新冠疫情爆发初期,任仙龙与家人告别,匆匆回京,又紧急被调往北京市疾控中心疫情防控专班现场组信息工作组,负责每日疫情信息的统计整理。疫情最紧急的时候,每两天任仙龙要值一个24小时班,从早上8点上班第二天早上8点,在这24小时当中,他要和值班同事一起完成18个表格或报告,而其中大多数是有非常严肃的截止时间的。睡觉?那是一种奢侈行为。
第一天值24小时班,任仙龙和同事们从早八点一直忙到凌晨4点,哪怕第二天可以休息24小时,第三天却又要上24小时,第四天休息,第五天再上24小时……如此连续两个月下来,任仙龙骑自行车回家都是迷迷瞪瞪的。“有一天突然发现,哎,树怎么都绿了?”任仙龙笑着说,“其实早都绿了,脑子反应慢,你说今天是星期几,工作日还是周末,大家都不记得了,就知道今天上不上班。”
毛主席曾这样描述年轻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意思是说,要像太阳,充满朝气和能量,这点在任仙龙身上表现的就很突出。虽然睡眠不够,但士气不能弱,工作不能废,困难不就是用来克服的嘛。
疫情防控刚开始的时候,很多条件都很粗糙。密接信息库都是用的excel表格操作,一两个密接不成问题,但累计到几百的时候,校对的压力真让任仙龙和同事们苦不堪言。这个人解除密接了,那个人密接转确诊了,还有人产生了更多的密接……各自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情况,都在这一张表上,真是让人眼花缭乱。“但你不能怕,因为怕了就输阵,就更容易出错。”任仙龙说,“哪怕付出百分之二百的精力,也要保证信息准确无误。”
大家可能不了解任仙龙和同事们的工作性质,经他们整理的每日疫情报表,有一部分是每日市疾控中心与市领导召开疫情专题会商会的重要数据来源,另一部分则会交给综合协调组审核,上报市卫生健康委作为疫情防控决策的技术支撑,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绝不是说笑的。
对他们来说,忙碌很常见,但等待,同样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半夜12点以前,大家不能休息,而是要守在电脑前。因为12点正是当天统计病例信息的截止时间,这就意味着,哪怕是到了12点整点,如果恰巧收到了1个新增病例报告,之前做好的当日报表就全部都要修改,重新校对。假设当天值班的6位同志通力合作,全马力开足,到凌晨2、3点终于完成了,报给上级,还是不能踏实休息。因为从报出那一刻起,到第二天早上8点疫情专题会商前,他们要负责解答对报表的一切疑问,随时准备接听电话,有需要的话要进行再次核对。
“当初我考了预防医学硕士,又到中国疾控中心读博,最后到北京疾控工作,一路走下来就是因为有个做疾控工作的理想。”
任仙龙说,“这次疫情当中,大家都付出了很多,社会了解疾控的人更多了,认可的声音也多了。作为年轻人呢,我也是通过这次疫情得到了很大锻炼,不只是专业能力上的,更有精神上的。
看到大街上、公园里外出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我特高兴,觉得自己工作可有意义了,更坚定了为了首都和国家公共卫生建设尽自己一份力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