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到高培,是她刚上完24小时班的第二天上午10点,阳光照在她灿烂的笑容上,丝毫不见一丝疲惫与不耐,她笑着说:“24小时班,我都习惯了啊,我们组我还算年轻的呢,哪能叫苦叫累的!哈哈”阳光、开朗、乐观是她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高培是北京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所一名公共卫生医师,进入疾控中心工作已经16个年头了,目前在免疫预防所工作,主要从事于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曾经参加过2009年甲流防控工作,也可以说是一名老“流病人员”了。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被抽调到中心疫情防控专班流调组,主要负责新冠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流调报告撰写工作。
星星之火
平时工作之余,她的最大爱好就是旅游和美食,朋友圈随处可见她对生活的热爱,接到“停止休假、即刻返回岗位”的通知,也是在旅途的路上,虽然让人猝不及防,但她还是立即结束自己和家人的旅行,大年三十乘了最早的飞机,回到了熟悉的工作岗位。
“旅行只玩了一半,有没有觉得很可惜?”
“没有啊,我休假的时候北京还没有疫情,第一例确诊之后,我就时刻关注着工作群,生怕错过任何通知。我们所休假需要错峰,大家都是接到通知即刻回京,没有一个人延缓、没有一个人抱怨,而且还有多人连假都没休呢······”
的确,作为疾控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充满艰险和未知的斗争中,他们选择坚守、选择向前、选择逆疫情而行。正是凭着一份信念、一份斗志、一份勇气,给首都人民带来了安全感和踏实感,体现了“逆行者”的坚定信念和勇敢决心。当我们要采访高培的时候,她连连摆手,“我真的没做什么,我身边的同事都是这么做的,这不就是我们的工作嘛!”简朴的话语,体现了疾控人质朴的情怀。每一名疾控人都是做着最平凡的工作,却成就了最不平凡的事业。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
薪火相传
“其实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参与抗疫斗争了——03年非典、09年甲流、20年的新冠。03年非典的时候,我刚好在中心实习,主要负责接热线电话,当时我母亲也在区疾控非典一线工作,我父亲是一名公安干警,我们一家三口几个月没见面,那时候也没有视频,我真的是很担心他们的,也很想他们。现在反过来换他们担心我了,每天给我打电话嘱咐我要注意身体、要注意安全,孩子没事就给我打视频电话,但我常常是没空和他视频···”
短短几句话,她的语气很轻松,但我们却仿佛看到了一代代疾控人为了守护人民健康付出的努力,看到了面对疫情无数的疾控人日以继夜的付出与奉献,正如宣传文案中的那句话:你所谓无聊的家,正是他们想回却无法回去的地方。
十七年前,是高培在担心父母,十七年后,是退休的父母在担心高培。十七年前是高培照顾好了自己来支持父母一线抗疫,十七年后是父母照顾好了年幼的孩子,给了高培最坚实温暖的依靠。这薪火相传的不仅仅是爱,还有那份疾控人的责任与担当。
蛛丝马迹
在进入流调组工作以来,高培和她的小伙伴们就被称作了追踪新冠病毒的“福尔摩斯”,因为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摸清每个上报病例的活动轨迹,并形成书面报告。每一个数字、每一句话、每一层逻辑都要队友们反复修改、反复核对,每一份报告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付出。一个地址、一个信息,哪怕一个电话,都要反复核实,不能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其中,追踪一例国外输入病例的航班密切接触者时,连续几天这名密接人员预留电话都无法接通,在大家一筹莫展想要放弃的时候,高培又打了一次,这一次电话接通了,原来这名密接者几天内一直在国际航线辗转飞行,这是在转机中开了一下手机,也就是这一通电话,让该名密接者、同行人员以及外事部门都做好了防护准备,及时切断了传播链,阻止了病毒的携带与传播。正是他们这种不搞清楚不罢休的敬业精神,为我们筑起了安全屏障,也正是他们彼此间的团结协作,才让他们放心把后背交给队友,因为他们相信,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采访中,高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不是什么英雄,我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的背后就是我们整个团队,就是我们所有的疾控人”。她在朋友圈写到: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勇敢,不是不怕,而是明知道有危险,还选择冲上去。
这世界可能确实没有超级英雄
不过是有一份热、发一分光
萤火汇聚成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