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1月28日就进入了现场工作专班,至今在密接管理组”,北京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所公共卫生医师李洋介绍着他的“战疫”经历,“虽然是幕后工作,但我知道这工作特别有意义!”他的语气透着那股坚定与自信。
4月底,北京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等级从一级降到二级,疫情防控进入了常态化管理,并不代表可以松口气,而是要以更加谨慎的态度严防死守。社会面临复产复工,恢复常态化工作生活秩序,但疾控人坚守仍在继续。李洋作为骨干,仍然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目前,密接管理组只保留了骨干力量,我还在这个组工作”李洋说着。
“我曾参加过2009年甲流疫情防控工作,具体也负责过密切接触人员管理,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情况要复杂的多,作为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其传染性超过我们认知,也有超长潜伏期,传播性强,我们必须格外慎重”,作为首都,北京市的疫情防控要求比国家新冠肺炎疫情诊疗方案规定的更加严格,其中包括密接范围划定要更加谨慎,那么给市区两级疾控机构对密接人员划定和具体管理也增加了几倍的工作量。“比如时间上,从发病前2天扩大至4天,其中涉及的疑似患者或患者的行程调查,难度要加大了很多,但这一切都是为了北京疫情防控,为了进一步强化首都防止疫情输入的力度,再辛苦也是值得的!”李洋对此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李洋从疫情防控之初至今,都奋战在一线,工作性质决定了不为人知,甚至默默无闻,虽是幕后工作,他和同事们却深知这项工作,在全市疫情防控链条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阻断疫情传播意义非凡。在全市调整隔离医学观察方式过程中,从“有条件可采取居家医学观察”到“一律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方式的变化中,全市建立了多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
为了确保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有效实施,李洋和同事们多次到全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进行督导检查,从观察点的设置,以及观察点的措施落实情况,以及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区等,进行规范化检查,及时提出整改要求,跟踪解决问题,把每一项要求、每一条措施都要落地落实落细,使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高效、安全运行,为织牢织密全市疫情防控网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李洋若有所思“密接管理工作,特别重要,自然也是特别辛苦的,我记得有一天忙活至晚上十点半,我们都准备休息了,睡梦中被一个电话叫醒”,他想了想,“好像就睡了两小时,那种疲惫,眼睛都睁不开,听到有任务,大家都强打起精神来!原来是一个境外航班出现确诊病例,需要我们去核实和划定密接管理者!”
每一个密接,都有可能会是一个“传播源头”,只有赶紧找到并控制住,才能保证疫情不会蔓延,他们连夜根据航空公司提供的健康申报卡,按照飞机座位前后三排,共七排的范围逐一落实密接人员信息。发来的信息只是乘客手填的健康申报卡PDF版扫描件,有中外文字,还有填写潦草辨认不清的,甚至还有填写虚假信息的。核实一个航班的密接人员信息,除了辨认外,还要逐个打电话进行确认,最后形成一张统计表,分别给涉及的各个区分发下去,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把密接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一个航班,或能会涉及到几十个密接人员,要打上好几十个电话!电话那端,面对有可能是不理解、不配合,或者焦虑,我们都要耐心的解释到位,核实清楚!”李洋如数家珍般。
李洋继续说“能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那种使命感时常激励着我们!”,“有一次现场工作前往某医院接收检测样本,当时负责的同志在打电话联系人,我手上稍有空闲就主动跟他们去了,等上了车,才知道要去病房收样,当时大家都在讨论要不要穿防护服”,李洋笑了“其实,我当时也就是刚练习过几次穿脱防护服,如果当时真是要进入病房,那就是我第一次实战穿上防护服,讲真话,因为事情很突然,没有足够心理准备,想想穿着防护服到高危环境中,起初是心里突突的,后来感觉像出征的战士,那种血性自然就激发出来了!”其实那次就是参与了某医院聚集性病例的处理。
李洋讲述的是他在幕后的“战疫”,虽然默默无闻,但他们始终坚守,用忠诚与担当筑就了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