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半导体大会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魏少军教授发表了主题演讲。
魏少军教授指出,今年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现在确诊人数超过2300万,IMF预计今年经济会萎缩4.9%,美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衰退非常明显。但是,中国市场最先控制住疫情,较早地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经济恢复比较快,中国的半导体的需求量稳步上升。
“全球信息产业数据不乐观,手机下降12%,PC下降7%,电视下降6%,但是,根据SIA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半导体上半年的增长达到4.5%,销售额达到2085亿美元。”魏少军指出,“中国海关统计显示,1-6月份的集成电路进口达到1546.1亿美元,增长12.2%。这两个数据放在一起,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现象, 2020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增长100%由中国是贡献的。”
2020年上半年中国IC设计业同比增长23.6%,销售额为1490.6亿元,制造业同比增长17.8%,销售额达到966亿元,封测业同比增长5.9%,销售额1082.4亿元。魏少军教授指出,中国芯片产品占据全球市场的10.5%。国产芯片在中低端芯片市场的替代在加速。
魏少军教授特别指出,现在谈中国半导体逆势而涨可能还太早。“三、四季度以后,我们才能看到中国半导体到底是增长还是放慢。”魏少军表示,中国半导体产业危中有机,一方面受疫情影响整体需求放缓,但是另外一方面,中国半导体的市场由于国际环境影响,本地化的过程在加速。
魏少军教授分析说,信息革命的关键点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标准促进产业全球化,而产业全球化促进全球市场的繁荣,市场的全球繁荣有重要的依托点就是供应链的全球化。中国是芯片进口大国,2013年后,中国进口芯片超过2千亿,2019年超过3千亿,今年预期进口还在3千亿以上,进口最多的就是高端芯片,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芯片进口相比2014年进口增长43%,处理器增加21%,存储器增加126%,存储器是构成中国增长最主要的一点。
对于中国半导体的长远发展,魏少军教授给出了两点建议: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从2000到2017年,17年间中国市场从大量依赖国外芯片,到如今全球芯片需求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远高于中国对外的依赖程度,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中国标准要和全球标准是统一的,即是市场需求,也是现在能力已经达到。
其次,国家意志推动半导体产业持续发展。魏少军认为,新基建中无论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等都是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延伸,而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特高压离不开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而半导体是支撑信息技术的新基建最根本的点。
对于产业发展模式,全球很多半导体厂商采用IDM模式,亚洲地区的厂商更多采用代工模式。魏少军教授指出,在存储器领域中国厂商已经在IDM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他相信中国在IDM模式上的发展一定会在全球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未来可期。
中国集成电路要在技术驱动和资本驱动下双轮驱动,他认为,从产业角度来看,目前在科创板、创业板或者在其他地方上市的个别企业估值过高。现在大家赚钱赚得有点着急,太容易了,这不是好现象,我们希望对产业的投资应该是长期、持续、高强度,而不是追求短期利益的。大浪淘沙,最终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胜的企业才能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