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人工智能如何能让津城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近日,市工信局发布首批十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涵盖车联网、智慧医疗、智能金融、智慧教育、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多个领域,应用成熟度较高,示范效果明显,均已建成并有效运行,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天津智港”更加智慧、便捷、高效、安全。
人工智能和市民日常生活的距离有多近?答案是“很近”。走进位于河西区友谊北路金融街的中国银行“5G智能+民生馆”营业厅,映入眼帘的不再是传统玻璃柜台,而是众多智能化多功能设备。大厅入口处的“智能识客”设备,可迅速通过人脸识别“认出”新老客户,并在大堂经理的手持PAD上予以提示,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个性化服务。跨境金融区里,智能设备涵盖的功能众多,除传统业务,市民还可使用中国银行运用5G技术搭建的视频平台,与留学、旅游领域的客服人员进行面对面咨询。
“我们要为市民打造线上线下融合、金融和非金融交互的全链条服务。”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营业部大堂经理秦翠介绍说,比如客户进行小额取款时,无需携带身份证或银行卡,刷脸便可在现金智能柜台上完成取款操作,“现在非现金业务的转账、跨境汇款等很多功能都在‘智能环岛’进行,即使客户没带卡和身份证,通过手机银行扫码,就能打印自己名下近五年流水清单,效率非常高。”
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七病区,一台拥有4个机械臂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至今已顺利完成了15例肛肠外科手术、3例泌尿外科手术。“2号机械臂向腹腔伸进去一个镜头,便能看到腹腔里面的情况,另外3个机械臂则可完成牵拉、切割等手术过程,最终实现手术整体机械化智能化。”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七病区科主任孙轶说,手术时,医生的手难免会有颤动,但机械臂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问题,让手术更精细化,还能缩短手术时间,让病人身体的损伤更小、出血更少。据了解,目前手术机器人应用广泛,可完成腹部手术、胸部手术、心脏手术,尤其适合复杂手术。
市工信局处副处长董锡泉介绍,本市还将开展人工智能场景需求、产品和技术发布,解决人工智能示范应用中供需信息不对称,对接渠道不畅等问题,并以此吸引一批国内人工智能头部企业来津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此外,充分利用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交通、医疗健康、智能商贸物流、智能金融等领域示范应用,扩展人工智能软硬件产品及服务应用市场,形成一批示范应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