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谈廉说纪第五期 | 家风不染尘 清廉惠久远

家风是一面镜子,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家风建设。党员领导干部要从我做起、从修身齐家做起,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从小事小节上、一点一滴中培育和建设良好家风。

谈廉说纪第五期 | 家风不染尘 清廉惠久远

南宋诗人张道洽有诗云:“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诗人借用梅花的高洁风姿,颂扬清白传世的好家风。今日读来,依然韵味无穷。

中华民族历来推崇、追求良好家风,注重在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中塑造一家、一族正直清廉、诚实守信的品性。南朝梁大臣徐勉在《为书诫子崧》中写道:“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对待子女,他坚持公事公办,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他曾对人说:“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唐朝名相房玄龄的父亲房彦谦对这种做法十分推崇,并以此教导房玄龄:“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古人眼中的家世清白,往往与家教严、家风正紧密关联。父母教得好、管得严,子女通常就能自觉抵御物质尘垢、名利雾霾和欲望沙尘的侵袭,不受贪婪、势利、奢靡等不良风气的污染。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不仅自己一生清正廉洁,治家也十分严格。

《言行录》中记载,“范公常以俭廉率家人,要求家人畏名教,励廉耻,知荣辱,积养成名”。

《宋史》中也记载,“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晚清名臣曾国藩十分重视家人、后辈的廉俭修养,写下家训:“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如此清廉家风,既惠及子孙,更泽被后世,值得我们学习、传承。

谈廉说纪第五期 | 家风不染尘 清廉惠久远

古往今来,好家风都是无价宝。

“时代楷模”张富清,曾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冲锋在前、浴血疆场,转业后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他深藏功名,埋头工作,连儿女对他的赫赫战功都不知情。“多为公少为私,看重工作看淡名利,好家风是父亲给我们子女最好的馈赠。”张富清的儿子张健全这样说。这样的馈赠,张富清是通过一件件小事传给子女的:做白内障手术,他退掉能全额报销的7000元晶体而选择3000元的,以此教育子女什么是不浪费;把自己公费的降压药定为“专药专用”,决不允许同样患有高血压的家人碰一丁点这些“福利”,以此教育家人什么是不谋私……

谈廉说纪第五期 | 家风不染尘 清廉惠久远

“居官当如居家,必有顾藉;居家当如居官,必有纲纪。”此言出自南宋袁采的《袁氏世范·处己》,意思是说为官应当像当家一样,对百姓要像对待子女一样多加照顾爱惜;当家也应当像为官一样,必须要有纲法规矩。其实,古人在这方面的心得有很多,如“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又如“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再如“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等等。对于今天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说,领悟其中的深意,就会明白自己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事关党风政风和民风社风的大事。

谈廉说纪第五期 | 家风不染尘 清廉惠久远

家风不正遗祸患,家风清廉惠久远。

现实中,有的党员领导干部重视家风建设,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好家风有口皆碑,影响带动了许多干部群众;而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则疏于家教,“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在党内和社会上造成种种不良影响。家风是一面镜子,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家风建设。党员领导干部要从我做起、从修身齐家做起,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从小事小节上、一点一滴中培育和建设良好家风。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error":401,"message":"site error"}//www.ekkosec.com/plan/2020/0922/83796.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