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旷视将迎来10周岁。
对于一个创业公司而言,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尤为关键。但相比十年前,当下的AI赛道除了比拼算法精度外,更加看重技术的场景落地。除此之外,虽然旷视估计达60亿美元,但在其IPO历程中,却因美国禁令清单、收入不健康等原因一再被搁置,因此消除外界的质疑,重新树立新的竞争优势,是“新十年”开篇的首要任务。
旷视CEO印奇在接受媒体时表示,“希望今年年底之后,媒体叫我们最硬的AI公司!”这并不是印奇第一次提及“硬公司”的方向,早在旷视部署安防市场期间,业内便有提出旷视提供的软硬组合解决方案,既包括软件及算法的授权,也涉及摄像机及传感器的销售等,如果不是因为其AI名气过剩,那么将其纳入系统集成商的行列也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但这样的定位在安防行业中数不胜数,在AI算法差异不断减小的情况下,在硬件及软件上的优势上,旷视并不突出。当前要保持不断创新,在商业模式及产业链都在急速变化中,企业只有先活下去,才有机会继续变强。
据旷视招股书显示,在 2017 年、2018 年和 2019 年上半年,旷视分别亏损了约 7.59 亿元、 33.51 亿元和 52 亿人民币对于旷视而言,要在消费端及安防行业之外,找到第三立足点,迫在眉睫。
2019 年初,旷视召开战略发布会,宣布其品牌 LOGO 也从原来的 Face++ 变成 MEGVII,并将战略从此前的“1 + 2”,升级为“1 + 3”。多出来的“1”,正是供应链物联网业务,也就是人们习惯说的“智慧物流”便是其中一部分。
2020年10月15日,旷视在北京召开了一场针对智慧物流领域的发布会,首次系统对外阐释了智慧物流业务战略。
为什么是物流
从旷视的发展及战略部署看,旷视之前的业务场景便包括城市管理、物流、零售、地产、手机、金融等垂直场景,物流在很早之前便是旷视的部署的场景之一。在旷视推出河图产品后,外界的关注度骤然提升。
从智慧物流市场发展看,机器人和自动化的产品落地和普及速度在业内仍然过于缓慢,而且市场仍然处于萌芽阶段,缺乏统筹全局,解决智慧物流周期长、成本高、落地难的问题的龙头企业。
从国家政策支持的角度看,8月2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并指出,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自动分拣等新型物流技术装备。而物流行业规模庞大、场景标准,是数字化推行的前哨,选择这一时机切入占尽天时。
旷视做物流认真的吗
在10月的发布会上,旷视发布了河图2.0版本,并推出了7款最新的智能物流机器人设备。在其讲述的供应链物联网故事中:
在心怡天猫仓库,河图操作系统完成首秀。心怡物流是菜鸟最大的CP仓储运营商,日峰值订单处理达2500万件。旷视为其定制了智能化解决方案,部署50000+㎡仓库面积,河图调度500+机器人,最后实现分拣工作零失误,效率由140件/人/小时提高到220件/人/小时,节约总体运营成本20%~30%;
在与徐福记的合作项目中,其生产的产品超过1000个品项,每天生产量超过1500吨,急需智能化改造。今年徐福记引入了旷视AGV和河图系统,从引入到部署到项目实施仅花了五个月时间,物料搬运及时率和准确率达到了100%;
旷视赢得了全球最大柔性服装类智能仓的订单。这个项目需要依托河图连接并调度10类近4000台智能物流装备,包括700余台移动机器人,对作业效率、多类型机器人协同、大集群机器人管控等综合能力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凭借河图卓越的生态连接、协同智能、仿真能力及扎实的落地交付能力,旷视最终赢得了这个订单。
从现场公布的数据来看,旷视在物流业务上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旷视成立了4个创新中心、3大研发制造基地,有数十款AI赋能的智能物流设备,河图接入的生态合作伙伴近30家,有100多个商业项目应用落地,自动化集成项目覆盖12个行业。
显然在智慧物流领域,旷视找到了立足点及发力点。
旷视物流强在哪里
一是人才。针对智慧物流,旷视特意建立了物流事业部,事业部组成了以物流业务部总经理徐庆才、机器人产品部王宏玉、顶级物流规划专家王银学为核心,且核心成员的平均行业经验在十五年以上的强大团队。
其核心三巨头简历如下:
徐庆才,旷视物流业务事业部总经理,中国物流系统领域的顶级专家、是多项物流行业标准的起草人;
王银学,旷视物流业务事业部战略和规划发展中心负责人,中国现代化物流中心规划的顶级专家、京东“亚洲一号”项目部负责人;
王宏玉,旷视机器人产品部总经理,拥有30年领域经验、中国机器人领域顶级专家、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主席。
因此这个团队打磨出来的产品,自然可以代表着国内智慧物流领域最顶尖的水平。值得补充说明的是,旷视之前提出的4 in 1的人才阵型,正在努力打造AI人才和行业人才全面融合的新型组织。这次发布会,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是供应链物联网新人才阵型的“成果展”。
二是开放。和很多物流机器人企业不太一样的是,旷视专注底层技术,打造开放的生态。这点类似于华为的“黑土地”战略,有所为有所不为。因此除了自家产品外河图可以无缝对接其他品牌机器人。旷视直言,如果说连接5、6台确实谁都能做,但能连接千台以上设备的也许就旷视一家。
在发布会上,旷视牵头与30余家产、学、研机构成立了人工智能物流产业联盟,联盟成员包括其他物流机器人硬件公司等,旷视承诺会开放自身的算法和系统帮助他们实现智能化升级。
做大市场蛋糕,让合作伙伴共享,才能真正推动产业进一步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做大企业,旷视的理念与华为极为类似。
回过头看,旷视已经具备AGV、SLAM等技术,同时通过人才招揽进一步缩短行业理解、洞悉痛点的过程,无疑旷视已经是市场上最懂物流的AI公司。
后记
印奇在媒体采访中也表示,AI经过2016~2017年的快速爆发,已经进入产业的深水区,步入“死亡之谷”。当前是各界对AI的高预期向下回落的阶段,哪个AI企业能穿越这个死亡之谷很难预测。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是物联网时代,AI更像当年的搜索引擎。所以,AI是物联网里一个核心技术的能力,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技术创新的主轴,但不是产业落地的核心点。
这或许是旷视从算法公司转型产品公司,硬派起来的原因。这种通过软硬一体的价值闭环,会成为更多AI创企效仿的模式,也意味着AI赛道上的竞争将更加的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