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故居纪念馆(以下简称“聂耳故居”),坐落在昆明甬道街。1912年2月15日,在甬道街“成春堂医馆”,一声婴儿响亮的啼哭划破寂静,医馆主人聂鸿仪最小的小儿子诞生了,取名叫聂守信,聂守信后来改名叫聂耳。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婴儿会成为人民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
聂鸿仪是玉溪人,清光绪末年来昆明行医,在甬道街72号租下了这间小小的商住小楼,楼下铺面开医馆,楼上住人。聂耳从出生后在这里度过了八年的童年时光。
小楼时光,历史记忆
走进聂耳故居,很难想象,二楼不足十平方的房间当时住着聂耳一家六口人,屋内有一把简易的木楼梯通往阁楼,阁楼很矮,只能爬着进去,这是聂耳和哥哥的卧室。
聂耳故居楼下铺面开医馆,楼上住人
在聂耳4岁的时候,父亲聂鸿仪病世了。母亲彭寂宽为了维持全家人的生活,继其父业,以一个妇女的身份经过考试取得了医生资格,这在当时的昆明是绝无仅有的。
屋内陈设简单质朴
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母亲典当了自己心爱的八音钟凑够了学费,把小聂耳送到昆明师范附小,最后因为经济实在拮据,被迫转学到私立的求实小学,也就是今天象眼街上的长春小学。因为有这样一位杰出的校友,长春小学的同学们引以为傲,还专门创作了一个剧目《我的同学是聂耳》。
小小的庭院
后来由于甬道街房租成倍上涨,贫困的家庭难以承担高昂的房租,此时聂耳也要上中学了,全家就搬去省立第一联合中学附近的富春街。聂耳从小就展示出他惊人的音乐天赋,母亲彭寂宽算是他音乐路上第一位启蒙老师。她经常给儿女们唱一些动听的民间曲调,从而在聂耳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音乐的种子。
阳光洒在房檐上
幼年的聂耳常到茶楼去听滇剧清唱,逢年过节就去看农民表演花灯,还常到郊外去听农民“对歌”。在没有任何老师和专业指导的情况下,小聂耳开始自学了二胡、小提琴、笙箫和笛子等乐器,还担任了学校乐团的指挥。
聂耳的童年,在这里度过
在展馆二楼的玻璃橱窗里,一把聂耳曾经用过的小提琴仿品静静躺着,仿佛在无言地诉说着这位自学成才的音乐巨匠和伟大的人民音乐家短暂一生与音乐的故事,让人无限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