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职业教育迎来“黄金时期”。从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到“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再到4月份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批示,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普遍共识与行动。但与此同时,体系建设不完善、制度标准不健全、企业参与办学动力不足等问题日益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短板。

 面对职业教育的“新风口”,儿童康复教育作为一个医疗、康复、教育融合的特殊教育行业,在推进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新举措,如何在儿童康复行业内有效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近日结束的首届A-PKU“校园杯”儿童康复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给出了一个答案。

(图为:首届A-PKU“校园杯”儿童康复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会场现场)

“在去年12月18号的A-PKU儿童康复教育发展论坛上,我们正式发起了A-PKU‘校园杯’技能大赛,其实也是希望跟职校、高校有更多校企合作方向的融合,由此把人才培训前置,进入到学校阶段。”北大医疗脑健康线上事业部总经理杜俐佼谈及A-PKU“校园杯”大赛举办初衷的时候这样说到。

(图为:北大医疗脑健康线上事业部总经理杜俐佼)

在康复师人才培养方面,北大医疗脑健康建立了“在校+在职”的双体系并行。 杜俐佼表示,“A-PKU儿童康复人才培养体系”是北大医疗脑健康联合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共同打造的儿童康复人才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意为“培养一流的儿童康复教育人才”,旨在面向全国的儿童康复从业者提供进阶式的职业提升通道;A-PKU“校园杯”则希望通过儿童康复全国职业技术大赛这样一个竞技平台,将专业培养前移至院校、课堂,直接对接生源,以从源头填补行业的人才缺口。

从无到有,A-PKU人才培养体系首次定义“什么是好的康复师”

 2019年,北大医疗脑健康迈出了影响儿童康复人才职业发展的重大一步——联合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发布“A-PKU儿童康复人才培养体系”,首次定义了什么是好的康复师、如何成为好的康复师,更建立了针对儿童康复从业者的全阶职业成长体系,即一条从初入职场、从初级到高级、从专业人员到优秀管理者的阶梯式成长路径,以满足康复从业者的不同职业发展需求。

“A-PKU儿童康复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儿童康复行业内首个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从构思到成型,并没有任何可以参考借鉴的行业标准,彼时的儿童康复行业面临着许多困境,康复师的师资匮乏、机构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谈及A-PKU人才培养体系的创设历程,杜俐佼坦言:“2019年之前,整个行业其实是没有一套专门针对儿童康复师的人才培养体系,行业缺少体系化的培训,康复师们学到的课程几乎都是碎片化,比如以提升某一个专业技能点之类的培训,他们看不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不清楚自己的未来能成为怎样的人才。因此,我们花了半年多的时间进行调研,对康复师划分不同层级,比如刚进入行业的新老师,有三四年经验的资深老师,包括教学主管、组长,还有教研院的一些专家,行业的顶级专家。”

调研过后,杜俐佼意识到,儿童康复师,应该是复合型人才。除具备儿童康复专业的知识技能外,还需要有其他跨学科的专业积淀,如儿童基础的生长发育、护理、心理情绪、社交知识等。因此,在创设A-PKU人才培养体系时,北大医疗脑健康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思考儿童康复师的核心素养,并将这些思考结果,整理成为一套比较体系化的课程标准。在整个课程标准下,完整的职业培养晋升的课程大纲——“A-PKU儿童康复人才培养体系”便问世了。

截至目前,“A-PKU儿童康复人才培养体系”已覆盖了孤独症康复师、感觉统合训练师、言语语言治疗师等近10个岗位,培养超15万儿童康复从业者,成为了儿童康复行业的新职业成长平台。“如今,每10位儿童康复师,就有至少1位来自A-PKU人才培养体系。”杜俐佼说。

(图为:A-PKU儿童康复人才培养体系)

以赛促教,A-PKU“校园杯”开启行业产教融合新起点

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全国有职业院校1.14万所,职业教育已占据整个中、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每年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000万人左右,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支撑。在今年4月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这一理念、战略,长期以来,我国存在“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直接影响职业教育发展,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表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支撑在产业,培养高素质人才依托在企业。

北大医疗脑健康作为儿童康复行业的国家队,创立至今始终为行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积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杜俐佼表示,儿童康复现在最大的问题仍是人才太少。“行业人才需求约30万,事实上,我们从2019年开始就与中国残联合作,到现在已经培养了近10万康复从业人才,但人才培养不能仅靠在职培养,更多的人才从哪里来?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因此,我们在去年12月,发起了A-PKU校园杯。”

据了解,此次大赛在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展开,在儿童康复职业人才培养领域实属首次,这不仅是儿童康复行业内第一个技能实操型比赛,同时也是行业内第一个在“产教融合”政策下推行的赛事。

从发起至决赛,大赛获得了106所院校、18个专业的5000余名学生的参与,为全国院校学子提供了技能展示平台,给全国院校、师生搭建了相互学习、交流和提高的通道。杜俐佼说,让儿童康复走进院校,助力学校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之外,她还希望借助A-PKU“校园杯”,能让企业与学校共同打造“人才培养”到“人才输送”的闭环,通过双向赋能,更能让学生毕业即就业。

(图为:感统赛道选手比赛画面)

“当前国内学校少有儿童康复专业,大部分学生、康复师都是来自卫生护理、心理、教育等相关专业。”杜俐佼说。

“与学校合作到后面其实会发现,学校里有很多学生、包括老师对于儿童康复这个行业并不了解,不知道儿童康复到底在做什么、未来有什么发展。当我们在对学校做完宣讲之后,许多学生对儿童康复很有兴趣,但在学校整个专业体系建设中是没有这个专业方向的,这些学生没有学习过任何跟儿童康复专业相关的内容,即便是有这种就业的意向,也不能够匹配我们现在企业的一个用人需求。”杜俐佼介绍儿童康复在校教育现状时说到。

学校不了解社会职业需求,机构无法从学校获取稳定的人才来源,这是儿童康复行业“在校”教育存在的最大痛点之一,为了打通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吸纳人才之间的壁垒,北大医疗脑健康举办了此次贯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A-PKU“校园杯”大赛,建立了以国赛为标准、校赛为基础的赛事体系,并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形成了政府支持、专家指导、企业推动、学校参与的办赛格局。杜俐佼表示,“我们现在跟学校合作,一方面是希望学校未来有更多的学生,他在学校阶段就能接触儿童康复,能有更多的专业的培训。另一方面,在未来就业的时候,他可以进入到行业中来,支持儿童康复这个行业的人才需求。”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基本路径,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基本模式, A-PKU“校园杯”突破了“合作两张皮”的窠臼,在初赛中,为五千名参赛学生免费开放线上资源库,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康复知识线上学习。决赛现场,北大医疗脑健康为优秀学生抛出橄榄枝,直接提供就业机会。

杜俐佼介绍,首届A-PKU“校园杯”只是北大医疗脑健康与院校进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其中一环,“我们一方面是去做校外的实训基地,让更多的学生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能提前进入我们的中心来实习,让企业成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另一方面是也会跟学校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让企业走进学校,去给学校学生包括老师做培训,进行实地教学。”北大医疗脑健康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把学校办成企业的培训基地,把企业办成学校的实践基地,把企业需求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学校育人的标准和方案,正充分发挥着校企双主体育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