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之声声声向党
打造成独具五华特色的
红色教育品牌
“我的同学是聂耳,学习榜样勇担当;传承弘扬聂耳情,争当时代好少年。”这句铿锵有力的口号,既是五华区长春小学孩子们铭记于心的行动指南,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座右铭。一百年前,聂耳先后进入昆明县立师范附属小学和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就读,这两所学校也是如今长春小学和昆明市第二中学的前身。在聂耳的中小学时光里,他刻苦学习,参加爱国运动,接受进步思想的启迪;走出校园后,以音乐为武器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成为伟大的“国之歌者”。聂耳的一生,为中华民族音乐史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更是给昆明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母校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厚重、可传承、可挖掘文化底蕴和宝贵的教育素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五华区紧紧抓住长春小学、昆明市第二中学作为聂耳母校的红色资源优势,将其作为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以“聂耳精神”为引领,培养师生爱国情怀,让聂耳成为一张具有五华特色的思政教育名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深挖校园红色基因
对长春小学的孩子们来说,每天的思政教育从走进校门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校园门口是小聂耳正在吹小号的画像,耳朵里还传来聂耳所作曲的《校歌》。校园里的一楼一宇、一草一木,处处可见百年前聂耳在此就读留下的精神印记。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长春小学深入挖掘“聂耳文化”,确定了“博采众长、春融万物”的校园精神和“为社会而生”的校训。结合对聂耳生平和故事的研究,针对师生的学习和发展开发了“学习的门道”和“品格的铸造”行为指导,从理念到实践,把“我的同学是聂耳”打造成了学校和师生全面发展的“红色引擎”。
结合现有条件,长春小学围绕“讲好国歌与聂耳的故事”文化主线,精心设计建成了“壮志摇篮”主题景观和“学习的门道”文化走廊。“壮志摇篮”主题景观以小聂耳的塑像为核心,结合国歌墙等,在校园营造出了浓郁的氛围;“学习的门道”文化走廊则以教学楼各层走廊为空间,依次展示了从小聂耳勤学故事中开发出来的“学习的五品”:听、观、思、言、行,为师生提供了具体可借鉴的学习方法。
“我们也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走廊、墙壁、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平台和空间,多渠道、立体化地讲述聂耳与国歌的故事。”长春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春说,“在这样的环境中,师生不断地感受和体验聂耳文化的魅力,更能体会和理解‘为社会而生’的意义。”
近年来,长春小学还在工作中将“聂耳文化”红色教育的开发上升到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层次,利用现有沿街设施打造红色场馆,对聂耳的生平进行细致研究,厘清人物生平脉络,形成系统完善的档案资料,联合聂耳故居逐步打造五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聂耳精神”从校园推向社会。
在昆明市第二中学,学校大门醒目位置就有聂耳的头像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谱。漫步校园,升旗台上“礼义廉耻”的校训墙格外醒目,正中是设计简洁大气的校徽。在校园四周,学校还修建了4幅聂耳巨型浮雕和国歌墙,记录了聂耳在这里就读的场景和他光辉伟大的艺术创作之路。
“我们学校将聂耳精神与育人理念相融合,凝练出了德、文、实、雅4个字,把我校的4栋楼宇分别命名为崇德楼、崇文楼、崇雅楼、崇实楼。”昆明市第二中学教师李青优介绍,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融入到学校环境的每一个细节中。“聂耳是你们的校友,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学校里读书,你们一定要有信心、有决心为校争光!”每一届新生入学,都会聆听到老师们的这番教诲。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厚植师生爱国情怀
如果说,校园的文化设施建设是基础,那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则是提升聂耳品牌影响力的关键。“聂耳生于昆明,长于昆明,学于昆明……让我们一起走进聂耳的一生,感受人民音乐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在聂耳故居、在西山聂耳墓、在昆明各中小学和街道社区,稚嫩又坚定的讲解声不时传来。这是长春小学组建的“小聂耳宣讲团”,成员以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为主线,用少年的视角,通过课本剧展演、合唱表演等形式开展宣讲活动。不仅如此,“小聂耳剧社”“小聂耳合唱团”“小聂耳舞蹈队”“小聂耳书画院”等多个社团也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开展了“国家宝藏、聂耳精神、长春荣耀”“致敬国歌”“高唱国歌跟党走、红色基因代代传”等由校内到校外的培根铸魂红色活动,让红色基因浸润每个参学者的心田。去年,长春小学正式成立“小聂耳民乐团”,按照民乐乐团的编制,以扬琴、古筝、琵琶、中阮、二胡、竹笛、大提琴、打击乐等组成器乐组。在乐团的打造过程中,学校专门聘请“昆明聂耳青少年乐团”的专业教师团队定期指导孩子们进行乐器学习。孩子们利用暑假和课后服务的时间刻苦排练曲目,在民乐的世界里,与校友聂耳互通共鸣。在昆明市第二中学,“聂耳之声”校园文化艺术节已经连续举办了32届,“五月的献花”艺术展演、美术和劳技成果展评、“班级文化”展示等特色活动贯穿整个学年。近年来,学校还打造了“聂耳之声”特色项目,将“聂耳之声”主题教育贯彻在教育教学、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学校组建了聂耳宣讲团,为师生们介绍二中校园、讲解校史馆、讲述聂耳在二中的学习生活。此外,还联合长春小学一同讲述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参加五华区委大型情景宣讲节目,录制了宣传片《成春堂走出的国之歌者》。在校内,师生们通过器乐演奏、合唱、舞蹈等艺术形式展现聂耳创作的经典作品,讲述聂耳的生平和国歌诞生的故事。在校外,少先队员和团员走进影院观看《为国而歌》,全体起立唱响《义勇军进行曲》,向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致敬。聂耳原名聂守信,字子义。昆二中以此为名组建了“紫艺”合唱团,多次在不同的舞台上唱响聂耳的作品。聂耳曾在富春街就读,学校成立了富春诗社,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开设特色思政课堂
打造校园红色文化
戴上VR眼镜,眼前是百年前的课堂;侧身一看,小聂耳就坐在自己身边……这样的学习场景,对长春小学的师生们来说即将成为现实。今年以来,长春小学对校园进行了改造,特别打造了“聂耳学堂”。在学堂里,师生们可以利用虚拟技术,感受聂耳生活的时代风貌。而这,也是学校开展特色思政课程的创新内容。以聂耳日常生活的点滴、红色革命事迹等内容为素材,长春小学将有关要求具体落实到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上以及课堂教学方法中,结合各学科教材内容开设了“讲好聂耳与国歌的故事”校本课程,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研究聂耳,研究国歌。先后研发了校本思政教材《聂耳与国歌的故事》,结合“小聂耳民乐团”开展《小聂耳民族乐团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运用》的课题研究,研发了《小聂耳民乐团通用乐谱》校本教材。利用思政课程,学校开展了“党旗在一线飘扬、党员进课堂讲党史”活动,党员教师认真学习4本书,结合书本知识给学生讲述党史,开展了“五旗、五徽、五认同”民主团结教育和知识竞赛。将“聂耳元素”融入校党支部“三会一课”内容,嵌入教研师训活动和课程,纳入“师德师风”教育。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由学校党员教师走进学困生家庭,帮助家长们分析孩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家庭教育指导方法。昆明市第二中学以张扬学生美好个性、培养学生内驱动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等为出发点,开设了“聂耳之声”艺术教育选修课程。教务处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校本课程方案及授课教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掐丝珐琅彩画、面塑、滇式风筝等“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陆续开展,让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的魅力,也树立了文化自信。一系列特色项目的实施,极大丰富了教育的内涵和学生的人文底蕴、有效培育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五华区还将传承红色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切入点,进一步整合了辖区红色资源,以“334”工作法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系列活动,让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在一次次教育中得到充分展现。
聂耳精神,生生不息;聂耳之声,声声向党。五华区将把握好聂耳这一红色资源,积极探寻红色资源价值转化与思政教育体系契合的路径,奏响思政教育“交响乐”,让青少年在红色文化的濡染下幸福快乐成长,让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和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