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疫情,大邑县人民医院医生余树彬和昔日的“战友”再次相遇在隔离病房。
故事要从2020年的除夕说起~
面对当时突如其来的疫情,余树彬和同事们一样,啥也没想、说干就干,立即加入到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队伍中去。
当时就想着,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尽早结束疫情,所以都铆足了干劲。由于临时扩建改造了隔离病房,所以患者只能步梯进入。和患者一起抬着行李进病房是常有的事,对于病情不稳定、身体条件差的患者,多是医生、医护员背着患者进入病房。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阎俊臣(当时隔离病房的医生)背了一个91岁的老奶奶上5楼,一口气没歇。
在隔离病房里,来到床旁为患者查房、抽血、采核酸、护送患者做CT检查、为患者输液、清理垃圾、送来各种生活用品等是常规的工作。有一次,汪科(也是当时隔离病房的医生)晕倒在护送患者去做CT检查的路上。他是一个差不多一米八的壮小伙,背着50斤的消毒水,上一秒还在对讲机里和放射科沟通着什么,下一秒就那么倒在地上。穿着防护服、背着50斤的消毒水、来来回回上下5层楼,护送患者穿过专用的通道来到做检查的地方,这是隔离病房里医生护士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他们当中也有身高不足一米六、体重不到九十斤的人,却没有人拒绝做这样的工作,一次也没有。
患者和隔离病房的医生们都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疫情,他们的紧张、不安和恐惧,通过朝夕的相处,我们能感受到。所以规范诊疗的同时,我们会和患者耐心沟通解释,做好心理疏导。有一次,一个解除医学隔离的小女孩送给我一颗糖。她说,叔叔谢谢你,请你吃颗糖,这样我就能知道你长什么样。(其实,余树彬家里也有一个和这个小女孩一样大的女儿... )
(左图)余树彬医生穿好防护服准备进入隔离、(右图)余树彬刚脱下防护服的被汗水浇湿的衣裳
转眼时间来到2020年11月17日。为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医院抽调了5名优秀医务人员到市公卫中心应急病房参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医疗救治工作,余树彬是其中之一。
余树彬(上图左一)在市公卫中心和同事们的合影
这一次,余树彬悄悄主动报名参加。因为上一次想去支援省外疫情防控,就被家里人坚决阻止了。其实,家人的担忧也能理解,他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女儿也才几岁,双方父母最大希望的就是他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远去他乡支援,离家太远,离危险太近。这一次,他在出发前才告诉了家人。在女儿眼里,爸爸是偶像,她说,长大了也要成为和爸爸一样的医生。当问到愿不愿意让女儿学医时,他说,只要是做对社会有益的人、愿意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就都可以。
2021年11月2日,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遭遇战狙击战打响。由于余树彬医生有丰富的抗击疫情工作经验,在充分考虑本人的意愿的前提下,他再一次和昔日的“战友”携手并肩,在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日夜奋战。
(大家互称“战友”,大概是因为在疫情期间特别是初期,每一个人的防护措施到不到位,都直接关系着大家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一旦有一个人破防被感染,那么所有人都将面临危险。有的同事开玩笑说,大家整天一起上班,简直就是有过命的交情,所以“战友”这个词一度成为了当时隔离病房同事们相互之间的称呼,同时这也警醒着每一个人,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别人负责,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也许正是这种“战友”精神,从2020年的疫情到现在,医院没有任何一个工作人员发生新冠病毒感染。)
采访坐在沙发上的余树彬医生时,他全程都带着口罩,有些腼腆却坚毅的表情从厚厚的眼镜片和被口罩包裹着的脸颊上溢出来。还想继续地聊天,被呼入的电话打断,他划了五六次屏幕终于接起来,电话那头说“余医生吗?昨天核酸结果阴性,今天记得来采哦~”,“好的,马上就来。电话不太灵了,一直接不起来,不好意思啊~”。
又划了几次终于挂掉电话,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让你见笑了,呵呵~,手机经常消毒,才一年多,就用坏了一部新手机。”(刘将伟、医师报陈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