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生命科学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奋力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乐山健康实践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贯穿健康建设、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主线,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地解决问题的基本精神不动摇,不断传承“枫桥经验”核心内涵和时代价值,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风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以党建引领,从“心”出发,在创新实践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高质量发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以下简称“社心”)、为民办实事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中心被乐山市委、市政府评为乐山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2021年中心党委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心医疗护理质量全面达标、稳步跃升。取得了2021年度全省17家三级公立精神专科医院绩效考核“省考”榜排名第七,2021年度全国127家三级公立精神专科医院绩效考核“国考”榜排名第72名的历史性好成绩。

2020年初创研具国内领先水平的“海棠心悦”APP(暨乐山市社会心理服务平台),服务人群21余万人次。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在市中区、金口河区、沐川县、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开设精神专科门诊,并派出专家定期坐诊。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以“海棠心悦”平台为载体,搭建“县—乡(镇)—村”三级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培训持证县(市、区)基层心理辅导员近700名,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实践背景

近十年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案例时有发生,极少数青少年焦虑、抑郁及自杀问题亟待解决。《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指出,越来越多国人难以“安睡”,睡得越来越晚、起得越来越晚,同时睡眠时间也越来越少。人民群众对心理健康的渴求,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与向往,都对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成为社会基层综合治理的重要一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8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中宣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9年1月,在全国范围内,多部门联合启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同年12月,夹江县作为乐山市省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正式启动试点工作。


(图为“海棠心悦”心理服务平台启动仪式。0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专家、北京大学第六人民医院院长陆林教授向“海棠心悦”发布发来视频祝辞。)

(图为“海棠心悦”基层心理辅导员授牌仪式)

在此政策背景下,以问题为导向,2020年年初,中心与协作单位开始“海棠心悦”手机APP研发工作。2021年4月,历经一年余,拥有国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棠心悦”心理服务平台(APP)正式线上发布,一经试运行后,手机软件多领域、多层次、广覆盖、针对性强、快速团体筛查等九大功能显著优势,手指尖的“触动服务”迅即受到全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心理服务“乐山模式”得到市委、市政府认可和肯定。

试运行期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乐山模式”引发省内外业内极大兴趣与关注,省外广东省佛山市、浙江省义乌市、安徽省淮北市、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与省内巴中、西昌、泸州等市同行单位纷至沓来中心参观、交流、学习。2021年,“海棠心悦”品牌受邀赴广东省精神卫生学术年会、西部六省(市区)院长峰会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上作重点推荐。

(图为中心信息科科长曾家万进行“海棠心悦”心理服务平台现场操作演示。)


另一方面,由于全市精神专科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偏远山区、民族地区心理咨询和精神专科门诊尚处于空白,精神障碍居家患者维持治疗看病、取药,要跨县越市,跑很远的路。加之疫情防控封控因素,使得患者常难以出门。这对靠规律服药维持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而言,无疑会带来极大不便,影响其病情波动,甚至有“翻病”风险,为精神病患者社会肇事肇祸根本原因,对基层“重精”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风险与新的挑战。中心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在市中区、金口河区、沐川县、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开设精神专科门诊,并派出专家定期坐诊,此举从源头上满足了偏远山区、民族地区群众“看病远、看病难”诉求,让广大精神病患者及家属感受到了便利和实惠。

主要做法与成效

五年多来,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创新服务群众方式,从源头上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矛盾。

中心秉持为民情怀,不断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谋民利、顺民意、达民情,切实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1. “海棠心悦”——触动指尖上的幸福。

刘女士终于笑了,她开心地说:“这个“海棠心悦”APP太方便了!省去来回跑医院的麻烦。”之前,患“抑郁症”的她常年奔波于单位和医院之间,看医生、换方案、调剂量。现在预约、找专家、咨询等事宜,在手机上就可以一键搞定。

“海棠心悦”APP,是一款乐山市社会心理服务平台手机客户端。2020年初,在乐山市委、市政府关怀下,由乐山市政法委牵头,乐山市卫生健康委主导,中心联合协作单位攻关近一年研发而成的,拥有国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2021年4月,“海棠心悦”心理服务平台(APP)正式线上发布。发布会上,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教授发来远程视频表示热烈祝贺。

截至目前,“海棠心悦”平台覆盖全市域,服务全市机关干部、企事业职工、大、中、小学生、社区居民群体21余万人次,缓解了群众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渴求。

2.设立专科门诊—— 开在群众“家门口”的门诊。

(图为中心乐山城区心理门诊开诊)

“真好!这下小贝的心理辅导不耽误上课咯!”小贝爸爸终于放心了,在乐山城区心理门诊这样对专家说道。

(图为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教授李进在中心市中区临床心理科门诊坐诊中。)

小贝是乐山某中学的一名初二学生,因焦虑症需定期做个体心理辅导。之前,因为跑医院常耽误学业。随着今年2021年5月8日,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在市中区嘉祥路847号开诊,一举解决乐山城区患者“看病远”痛点。

2021年以来,在乐山市卫生健康委的精心指导下,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将优质资源下沉,相继在市中区嘉祥路、金口河区、沐川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开设心理咨询和精神专科门诊,定期派出中心专家坐诊,极大缓解了偏远山区群众“看病难”问题。中心还投入300余万元,添置智能诊断辅助治疗系统、睡眠监测仪、失眠治疗仪等大型医疗设备,建起心理测评室、个体咨询室、团体沙盘室、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儿童少年心理科和睡眠中心 。填补了市域儿少心理、睡眠监测等心理和精神卫生事业空白。


(二)、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分级分类重干预。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自杀行为、校园欺凌、网络游戏及物质成瘾等心理行为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中心迅速抽组心理专家团队开展心理援助工作。

一是中心携手院校和市县教育局,与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乐山师范学院及乐山第一中学校签订合作协议,院校共建;二是成立了夹江县未成年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培训校园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130余名;三是通过专家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进校园活动;四是利用“海棠心悦”强大的团体测评功能,对全市6万余名大学、中小学生开展心理筛查评估和干预工作,并实施分级分类干预;五是建立学校-医疗机构转介机制,将“问题学生”转介到未成年心理辅导中心进行干预,或前往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做进一步诊治,确保高危学生得到及时干预和治疗。

截至去年年底,开展儿童青少年、家长及教师团体辅导64场次,个体心理干预11780人次。

(三)、强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为居家患者送医送药上门。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为强化公共卫生服务“重精管理”,中心组织专家队伍,依托精神专科联盟体,与市域内高新区、金口河区、沙湾区、夹江县、沐川县、马边彝族自治县残联密切合作,签订贫困精神病人住院(服药)补助项目协议,对居家精神病患者实施免费送药上门、上门服药救助、残疾评定,对登记在册、符合救助条件的住院患者给予4000元/人的补贴,对符合残联救治条件的居家服药患者提供1000元/人的免费抗精神病药品,并每月通过防控点转运,按时送达患者所在区县、乡镇集中点,直至患者手中。切实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间患者有药可服,有医可看,较大缓解了精神病患者疫情期间因经济困难导致缺药的矛盾。

截至2022年底不完全统计,中心共派出医护人员407人/次,为上千名居家服药患者配送了价值67.4万余元的免费抗精神病药品;对203名新发病患者进行了疑似患者诊断、专科用药指导;对109名住院患者实施住院救助(4000元/人);派出470余人/次医护人员对150余名住院患者实施了免费应急处置;对口帮扶(专科随访、复诊评估、用药指导)5641人/次。投入专项资金125.88万元,积极开展服药救助、住院救助、集中托养、住院贫困病员救助、残疾评定等项目,受到广大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四)建强专业服务队伍,“双牵头”助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夹江县“社心”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中心以“海棠心悦”心理服务“乐山模式”和五项重点工作(即心理知识科普、指导人才培养、服务站点建设、心理健康测评、个体心理服务)为抓手,在市委政法委、市卫生健康委“双牵头”领导下,建立全市精神卫生工作协作机制,以试点省级验收工作为契机,以中心心理专家团队为技术支撑,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心理健康科普宣教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心理健康知晓率。

1、出台全市精神卫生工作协作机制文件。政法、卫生、教育、宣传、工会、财政、残联等九大市级部门携手合作,定期召开全市“社心”工作联席会议,统一部署,统一指挥,集中实施,共同促进。全市“社心”工作办公室设在中心,制定路线图,挂图作战,由专人专班负责推进。

2、建设“县—乡(镇)—村”三级心理服务站点。以“海棠心悦”平台作为网络载体和全市心理服务总站点,统一规范标准,延伸设立“县—乡(镇)—村”三级心理服务站,整合全市心理服务资源。目前,已基本实现夹江县校园、行政村和社区心理咨询室全覆盖。在全县设立165个心理服务站点,实施远程心理援助和个体心理危机干预。

3、培训近700名基层心理辅导员队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精细化”,而精细化治理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心理辅导员专业人才队伍。近两年来,依托中心及全市心理和精神卫生专家技术资源,通过线上和线下集中理论培训方式,经考试考核合格及签订保密协议后,近700名基层专(兼)职心理辅导员在全市范围内持证上岗开展服务;

4、推动社会心理咨询服务和宣教“五进”活动,即进机关单位、进企事业单位、进大中小学校、进社区、乡村,进养老机构和留守儿童活动站点。通过专家心理知识讲座,团体评测、个体咨询及危机干预,在群众中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5、培育孵化社会组织激发活力。建立以党团员、技术人才为主体的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团队,实施重点群体、特殊群体帮扶活动。74名志愿者深入甘江镇康中坝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夹江县养老中心等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义诊宣教志愿者服务活动11次,为老年、留守儿童重点群体服务609人次,累计服务时数34小时。中心2022年成昆铁路南丁格尔巡诊小分队全年共组织了四次铁路巡诊,对沿线11个小站职工及家属进行健康体检,提供健康指导。监测血压、血糖1200余人次,发放健康宣传资料1000余份。2021年,中心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团队被授予乐山市“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

(五)大力推进心理健康科普教育数字化,努力建设全民终身性学习型社会。

发动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是“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更是达到共享共治的终极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性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强国。”中心携手市总工会,在乐山广播电台设立专栏节目,派出市级科普教育专家宣讲心理健康科普知识4期。在全市公立医院系统中首开在线直播创新之举,与乐山广播电视台联手推出3场大型直播节目,浏览量达5万余人次。不断提升社会大众对心理健康问题普及率与识别率。

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主要启示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不变的初心,也是“枫桥经验”的核心和灵魂。

一是加强党建引领,这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根本保证。中心党委将党建工作和“社心”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社心”工作的良性互动,让广大患者真正获益,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二是坚持创新机制,打造数字品牌。数字化学习社会,无论是搭建心理服务网络、培训专业队伍,还是远程咨询和医疗,都云端网络,离不开“一机在手”,都迫切需要一个安全、高效、便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线上服务平台作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坚持为民情怀,脚踏实地前行。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只有始终胸中装着人民,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看问题、想对策、抓落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找到办实事的“良方”和“妙策”,才能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图为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医师黄长海在乐山职工心理辅导员培训班上授课。

图为职工心理辅导员成员单位授旗仪式。

图为中心党委书记黄长海在中心第三次心理健康大型直播现场接受乐山广播电视台主持人采访。

图为中心三位心理专家周庆华(右一)、马杰(右二)、熊铁勇(右三)参加乐山市心连心电台访谈节目,通过电台和网络现场直播。

图为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周庆华(中)及临床心理科周思雅主任接受四川省广播电视台专访现场。

图为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马杰(右一)作为访谈嘉宾,接受乐山市广播电视台访谈节目采访现场。

图为市委常委、市直机关工委书记、市总工会主席谭焰为乐山市职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授牌。

图为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医师黄长海为夹江县云吟职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

图为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周庆华在乐山师院附小举行心理健康讲座。

图为中心专家杨承彦在乐山职业技术学院2020级学生军训动员大会上为大学生宣讲心理健康知识。

(张菁、陈远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贯穿健康建设、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主线,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地解决问题的基本精神不动摇,不断传承“枫桥经验”核心内涵和时代价值,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风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以党建引领,从“心”出发,在创新实践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高质量发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以下简称“社心”)、为民办实事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中心被乐山市委、市政府评为乐山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2021年中心党委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心医疗护理质量全面达标、稳步跃升。取得了2021年度全省17家三级公立精神专科医院绩效考核“省考”榜排名第七,2021年度全国127家三级公立精神专科医院绩效考核“国考”榜排名第72名的历史性好成绩。

2020年初创研具国内领先水平的“海棠心悦”APP(暨乐山市社会心理服务平台),服务人群21余万人次。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在市中区、金口河区、沐川县、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开设精神专科门诊,并派出专家定期坐诊。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以“海棠心悦”平台为载体,搭建“县—乡(镇)—村”三级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培训持证县(市、区)基层心理辅导员近700名,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实践背景

近十年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案例时有发生,极少数青少年焦虑、抑郁及自杀问题亟待解决。《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指出,越来越多国人难以“安睡”,睡得越来越晚、起得越来越晚,同时睡眠时间也越来越少。人民群众对心理健康的渴求,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与向往,都对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成为社会基层综合治理的重要一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8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中宣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9年1月,在全国范围内,多部门联合启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同年12月,夹江县作为乐山市省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正式启动试点工作。


(图为“海棠心悦”心理服务平台启动仪式。0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专家、北京大学第六人民医院院长陆林教授向“海棠心悦”发布发来视频祝辞。)

(图为“海棠心悦”基层心理辅导员授牌仪式)

在此政策背景下,以问题为导向,2020年年初,中心与协作单位开始“海棠心悦”手机APP研发工作。2021年4月,历经一年余,拥有国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棠心悦”心理服务平台(APP)正式线上发布,一经试运行后,手机软件多领域、多层次、广覆盖、针对性强、快速团体筛查等九大功能显著优势,手指尖的“触动服务”迅即受到全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心理服务“乐山模式”得到市委、市政府认可和肯定。

试运行期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乐山模式”引发省内外业内极大兴趣与关注,省外广东省佛山市、浙江省义乌市、安徽省淮北市、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与省内巴中、西昌、泸州等市同行单位纷至沓来中心参观、交流、学习。2021年,“海棠心悦”品牌受邀赴广东省精神卫生学术年会、西部六省(市区)院长峰会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上作重点推荐。

(图为中心信息科科长曾家万进行“海棠心悦”心理服务平台现场操作演示。)


另一方面,由于全市精神专科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偏远山区、民族地区心理咨询和精神专科门诊尚处于空白,精神障碍居家患者维持治疗看病、取药,要跨县越市,跑很远的路。加之疫情防控封控因素,使得患者常难以出门。这对靠规律服药维持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而言,无疑会带来极大不便,影响其病情波动,甚至有“翻病”风险,为精神病患者社会肇事肇祸根本原因,对基层“重精”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风险与新的挑战。中心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在市中区、金口河区、沐川县、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开设精神专科门诊,并派出专家定期坐诊,此举从源头上满足了偏远山区、民族地区群众“看病远、看病难”诉求,让广大精神病患者及家属感受到了便利和实惠。

主要做法与成效

五年多来,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创新服务群众方式,从源头上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矛盾。

中心秉持为民情怀,不断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谋民利、顺民意、达民情,切实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1. “海棠心悦”——触动指尖上的幸福。

刘女士终于笑了,她开心地说:“这个“海棠心悦”APP太方便了!省去来回跑医院的麻烦。”之前,患“抑郁症”的她常年奔波于单位和医院之间,看医生、换方案、调剂量。现在预约、找专家、咨询等事宜,在手机上就可以一键搞定。

“海棠心悦”APP,是一款乐山市社会心理服务平台手机客户端。2020年初,在乐山市委、市政府关怀下,由乐山市政法委牵头,乐山市卫生健康委主导,中心联合协作单位攻关近一年研发而成的,拥有国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2021年4月,“海棠心悦”心理服务平台(APP)正式线上发布。发布会上,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教授发来远程视频表示热烈祝贺。

截至目前,“海棠心悦”平台覆盖全市域,服务全市机关干部、企事业职工、大、中、小学生、社区居民群体21余万人次,缓解了群众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渴求。

2.设立专科门诊—— 开在群众“家门口”的门诊。

(图为中心乐山城区心理门诊开诊)

“真好!这下小贝的心理辅导不耽误上课咯!”小贝爸爸终于放心了,在乐山城区心理门诊这样对专家说道。

(图为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教授李进在中心市中区临床心理科门诊坐诊中。)

小贝是乐山某中学的一名初二学生,因焦虑症需定期做个体心理辅导。之前,因为跑医院常耽误学业。随着今年2021年5月8日,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在市中区嘉祥路847号开诊,一举解决乐山城区患者“看病远”痛点。

2021年以来,在乐山市卫生健康委的精心指导下,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将优质资源下沉,相继在市中区嘉祥路、金口河区、沐川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开设心理咨询和精神专科门诊,定期派出中心专家坐诊,极大缓解了偏远山区群众“看病难”问题。中心还投入300余万元,添置智能诊断辅助治疗系统、睡眠监测仪、失眠治疗仪等大型医疗设备,建起心理测评室、个体咨询室、团体沙盘室、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儿童少年心理科和睡眠中心 。填补了市域儿少心理、睡眠监测等心理和精神卫生事业空白。


(二)、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分级分类重干预。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自杀行为、校园欺凌、网络游戏及物质成瘾等心理行为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中心迅速抽组心理专家团队开展心理援助工作。

一是中心携手院校和市县教育局,与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乐山师范学院及乐山第一中学校签订合作协议,院校共建;二是成立了夹江县未成年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培训校园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130余名;三是通过专家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进校园活动;四是利用“海棠心悦”强大的团体测评功能,对全市6万余名大学、中小学生开展心理筛查评估和干预工作,并实施分级分类干预;五是建立学校-医疗机构转介机制,将“问题学生”转介到未成年心理辅导中心进行干预,或前往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做进一步诊治,确保高危学生得到及时干预和治疗。

截至去年年底,开展儿童青少年、家长及教师团体辅导64场次,个体心理干预11780人次。

(三)、强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为居家患者送医送药上门。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为强化公共卫生服务“重精管理”,中心组织专家队伍,依托精神专科联盟体,与市域内高新区、金口河区、沙湾区、夹江县、沐川县、马边彝族自治县残联密切合作,签订贫困精神病人住院(服药)补助项目协议,对居家精神病患者实施免费送药上门、上门服药救助、残疾评定,对登记在册、符合救助条件的住院患者给予4000元/人的补贴,对符合残联救治条件的居家服药患者提供1000元/人的免费抗精神病药品,并每月通过防控点转运,按时送达患者所在区县、乡镇集中点,直至患者手中。切实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间患者有药可服,有医可看,较大缓解了精神病患者疫情期间因经济困难导致缺药的矛盾。

截至2022年底不完全统计,中心共派出医护人员407人/次,为上千名居家服药患者配送了价值67.4万余元的免费抗精神病药品;对203名新发病患者进行了疑似患者诊断、专科用药指导;对109名住院患者实施住院救助(4000元/人);派出470余人/次医护人员对150余名住院患者实施了免费应急处置;对口帮扶(专科随访、复诊评估、用药指导)5641人/次。投入专项资金125.88万元,积极开展服药救助、住院救助、集中托养、住院贫困病员救助、残疾评定等项目,受到广大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四)建强专业服务队伍,“双牵头”助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夹江县“社心”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中心以“海棠心悦”心理服务“乐山模式”和五项重点工作(即心理知识科普、指导人才培养、服务站点建设、心理健康测评、个体心理服务)为抓手,在市委政法委、市卫生健康委“双牵头”领导下,建立全市精神卫生工作协作机制,以试点省级验收工作为契机,以中心心理专家团队为技术支撑,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心理健康科普宣教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心理健康知晓率。

1、出台全市精神卫生工作协作机制文件。政法、卫生、教育、宣传、工会、财政、残联等九大市级部门携手合作,定期召开全市“社心”工作联席会议,统一部署,统一指挥,集中实施,共同促进。全市“社心”工作办公室设在中心,制定路线图,挂图作战,由专人专班负责推进。

2、建设“县—乡(镇)—村”三级心理服务站点。以“海棠心悦”平台作为网络载体和全市心理服务总站点,统一规范标准,延伸设立“县—乡(镇)—村”三级心理服务站,整合全市心理服务资源。目前,已基本实现夹江县校园、行政村和社区心理咨询室全覆盖。在全县设立165个心理服务站点,实施远程心理援助和个体心理危机干预。

3、培训近700名基层心理辅导员队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精细化”,而精细化治理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心理辅导员专业人才队伍。近两年来,依托中心及全市心理和精神卫生专家技术资源,通过线上和线下集中理论培训方式,经考试考核合格及签订保密协议后,近700名基层专(兼)职心理辅导员在全市范围内持证上岗开展服务;

4、推动社会心理咨询服务和宣教“五进”活动,即进机关单位、进企事业单位、进大中小学校、进社区、乡村,进养老机构和留守儿童活动站点。通过专家心理知识讲座,团体评测、个体咨询及危机干预,在群众中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5、培育孵化社会组织激发活力。建立以党团员、技术人才为主体的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团队,实施重点群体、特殊群体帮扶活动。74名志愿者深入甘江镇康中坝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夹江县养老中心等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义诊宣教志愿者服务活动11次,为老年、留守儿童重点群体服务609人次,累计服务时数34小时。中心2022年成昆铁路南丁格尔巡诊小分队全年共组织了四次铁路巡诊,对沿线11个小站职工及家属进行健康体检,提供健康指导。监测血压、血糖1200余人次,发放健康宣传资料1000余份。2021年,中心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团队被授予乐山市“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

(五)大力推进心理健康科普教育数字化,努力建设全民终身性学习型社会。

发动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是“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更是达到共享共治的终极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性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强国。”中心携手市总工会,在乐山广播电台设立专栏节目,派出市级科普教育专家宣讲心理健康科普知识4期。在全市公立医院系统中首开在线直播创新之举,与乐山广播电视台联手推出3场大型直播节目,浏览量达5万余人次。不断提升社会大众对心理健康问题普及率与识别率。

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主要启示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不变的初心,也是“枫桥经验”的核心和灵魂。

一是加强党建引领,这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根本保证。中心党委将党建工作和“社心”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社心”工作的良性互动,让广大患者真正获益,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二是坚持创新机制,打造数字品牌。数字化学习社会,无论是搭建心理服务网络、培训专业队伍,还是远程咨询和医疗,都云端网络,离不开“一机在手”,都迫切需要一个安全、高效、便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线上服务平台作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坚持为民情怀,脚踏实地前行。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只有始终胸中装着人民,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看问题、想对策、抓落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找到办实事的“良方”和“妙策”,才能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图为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医师黄长海在乐山职工心理辅导员培训班上授课。

图为职工心理辅导员成员单位授旗仪式。

图为中心党委书记黄长海在中心第三次心理健康大型直播现场接受乐山广播电视台主持人采访。

图为中心三位心理专家周庆华(右一)、马杰(右二)、熊铁勇(右三)参加乐山市心连心电台访谈节目,通过电台和网络现场直播。

图为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周庆华(中)及临床心理科周思雅主任接受四川省广播电视台专访现场。

图为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马杰(右一)作为访谈嘉宾,接受乐山市广播电视台访谈节目采访现场。

图为市委常委、市直机关工委书记、市总工会主席谭焰为乐山市职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授牌。

图为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医师黄长海为夹江县云吟职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

图为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周庆华在乐山师院附小举行心理健康讲座。

图为中心专家杨承彦在乐山职业技术学院2020级学生军训动员大会上为大学生宣讲心理健康知识。

(张菁、陈远航)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error":401,"message":"site error"}//www.ekkosec.com/plan/2023/0221/99168.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