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高山科学经典收官,清华大学鲁白教授导读《创世纪的第八天》

2024年3月23日,公益科普项目“高山科学经典”第100期导读收官之日,清华大学教授、著名世界神经科学家鲁白与多位科学家和学者们一起,在上海科学会堂导读了生物学“圣经”《创世纪的第八天》一书。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炜,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主任吴家睿,复旦大学教授张文宏,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系主任吴国盛,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蒋昌建,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赵东元,天桥脑科学研究院学术会议总监、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前沿实验室科学家耿海洋,高山书院创办人&校长文厨,高山科学经典项目总负责人肖盾等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自2022年4月23日此项科普公益项目成立以来,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有21位院士、182位知名科学家和学者,为2亿+公众导读了100部经典名作。

吴国盛认为,这样的大规模的科学家公益导读项目,“在中国,还是第一次”。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先生曾为项目发声,“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创举。”在活动开场的时候,蒋昌建开场致辞提到,“高山科学经典进入第100期,有五个不容易:第一个是100本书的选择,我们组织了一个非常豪华的专家团队进行仔仔细细地挑选,才有了高山科学经典书单的问世;第二个不容易是‘谁来讲’,科学传播要求导读在单位时间内做到信息量最大,同时真正地触达受众心灵,而我们网罗了200多位专家学者来进行非常详细的解读;第三个不容易,读书不像课堂,只有一两百人,这次导读活动的受众是数以万计,高峰时数以十万计的,因此我们必须有一个非常专业的团队来进行传播,这个团队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第四个不容易,高山科学经典没有专项的资金,全靠热衷高山科学经典的各位人士慷慨相助,才有了这个活动的诞生;第五个不容易,高山科学经典在什么样的场景之下传播,需要许多单位、许多人士的支持,就像今天,如果没有科学会堂的支持,我们不可能把第100期举办得这么盛大。”

复旦大学副教授蒋昌建致辞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炜表示,科学需要思想的激荡,当这样一批睿智的大脑、有趣的灵魂聚在一起,一定能为大家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大餐、文化大餐。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炜致辞

鲁白、金力、吴家睿、吴国盛导读《创世纪的第八天》

高山科学经典第100期,由鲁白教授导读贾德森的著作《创世纪的第八天》。鲁白教授表示,《创世纪的第八天》讲的是生命科学领域最伟大、最激动人心的一段辉煌历史,上世纪50到60年代,一批非常出色的科学家共同致力于,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的重大科学发现,从此促成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鲁白教授认为,导读讲的不仅仅是知识,也不仅仅是知识发现背后的故事,更不仅仅是它在当时的意义。所以在导读环节中,除了分享分子生物学诞生的历史,鲁白教授更是将思考落脚到“我们今天读这本书有什么现实意义?”、“真正伟大的科学是如何做出了的”这样的问题上。

清华大学教授鲁白导读

在随后的圆桌环节,金力院士、吴家睿教授和吴国盛教授还专门就“如何营造原创科学研究的文化和生态”这个话题展开了充分讨论和思考。

吴国盛认为,“20世纪的生命科学是一首交响曲,核心的DNA、RNA和蛋白质则是三个主题变奏。而《创世纪的第八天》这本书中提到的绝大多数科学家都是高山科学经典导读项目中涉及到的,从这些科学家创造生物传奇的经历来看,学科交叉是我们这个时代创新非常重要的手段。”

金力院士则表示,“分子生物学刚兴起的时候,从表面看是学科交叉,但核心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如果不从化学和物理的角度去理解生物学的话,生物学是走不远的,我们也能看到,上个世纪对生物学有巨大的贡献的人,都不是专门做生物学的,而是做物理学的。而当下的生命科学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结构的基础上,所以要理解深度现象,最大的挑战是它的复杂性,而要理解结构真正复杂系统,一定是要跳出现有的工具系统,要有新的工具和工具的组合,才能真正回答生命科学的问题。而在这个时候,希望搞数学的、搞物理的、搞化学的真正能够在系统的水平上对复杂系统进行解构,否则生命科学还是没法完全走远。”

吴家睿教授分享到,当下科学研究进行着大规模的数据采集,以此为基础做科研,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范式。

讨论过程中,台下参与此次高山科学经典活动的多位科学家老师们也纷纷踊跃加入到分享中来,他们从自己实际的科研工作为出发点,分享了关于原创科学研究的思考和实践。

《创世纪的第八天》圆桌对谈

让科学,从此变成一种文化

在100期收官庆典环节中,复旦大学张文宏教授分享了自己对科学阅读和科学传播的想法,“未来科学科普怎么做?谁都不知道,但我认为其中一条核心的内容是文化,现在的回顾性的范式并不能解决科学产生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就是文化的问题。”在张文宏教授看来,今天高山在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情,在塑造一种科学文化。

复旦大学张文宏教授致辞

多位曾参与过经典书籍导读的科学家学者们也在线下出席了此次庆典活动,每一位嘉宾都从他们导读过的书籍中挑选了打动他们的金句,在现场通过朗读的方式带领大家回顾经典,他们分别是:导读过《生命是什么》的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敖平;导读过《星云世界》的天文学家、资深科普作家卞毓麟;导读过《玻尔兹曼》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成素梅;导读过《关于伽利略与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Bilibili知识区博主大蜡烛;导读过《自私的基因》的Bilibili百大up主、中国科学院博士鬼谷藏龙;导读过《进化是什么》的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研究员贺光;导读过《语言本能》的上海辰山植物园科普部研究员刘夙;导读过《上帝掷骰子吗》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导读过《皇帝新脑》《爱因斯坦传》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与物理学史教授施郁;导读过《费米传》《真理与美》《巴斯德传》《基因组》《物理学和哲学》《确定性的终结》的双语主持人张然;导读过《化学基础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赵东元;导读过《天才的拓荒者:冯·诺伊曼传》的亚马逊云资深首席科学家、亚马逊云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峥……两年时间里,百部科学经典,百余位科学名家,千万科学发烧友,共享科学盛宴。

高山科学经典总负责人肖盾分享了这2年里高山科学经典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他说,如果科学是一片无垠的星云世界,那么高山科学经典的每一本书就是其中一颗闪亮的星。“这100本书远至2500多年前《希伯克拉底文集》,近至20世纪的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复杂科学的革命,它链接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天才拓荒者们,它凝练了无数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它就是人类文明历史演化的主线。”

高山科学经典总负责人肖盾

节目最后,赞助本次100期庆典活动的天桥脑科学研究院代表、学术会议总监耿海洋博士为在场近200人介绍了全球最大的私人脑科学研究机构之一的天桥脑科学研究院的基本情况,包括研究院的生态、前沿实验室、数据支持计划、科学媒体、学术会议、科普行动等。他介绍,研究院重点关注AI➕脑科学,尤其是AI➕精神健康和AI➕健康老龄化,期待与中国的科学家、临床医生进一步合作。

天桥脑科学研究院学术会议总监耿海洋博士

项目结束后,参与过导读的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苏德超在高山科学经典社群中写到,“两年导读100部科学经典,高山做到了。这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唯有科学能够让我们活在真实的世界上。科学早就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科学精神应该成为我们思考方式的一个构成性部分。‘高山科学经典’对科学精神的传播,同时也是一次宏大的人文事件。通过回溯、重温科学史上的那些经典,‘高山科学经典’系列导读活动一次又一次地把普通公众带到伟大的头脑面前,让大家近距离领略到大自然的奇妙、理智的力量和人类历程的艰辛曲折。100期节目,不是终章,而是序曲。”

“高山科学经典”希望能通过科学经典书籍和科学家与学者的导读,唤起更多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提升公众科学素养,让科学精神惠及民族,传播到每个角落、每个人心中。

关于高山科学经典:

高山科学经典是由高山书院发起的科学文化传播公益项目,邀请知名科学家和人文学者为公众解读100本科学经典书籍, 让科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科学著作浩如烟海,加上门槛较高,容易让人望而生畏,因此需要权威的书目推荐,引领科学阅读。2021年,高山书院甄选100部科学著作,成立了“高山科学经典”公益项目。同时邀请数百位大科学家和社会知名人士,每周六晚八点开展公益导读,让科学精神通过书籍,跨越地域、阶层、年龄、民族的界限,传播到每个角落、每个人心中。

2024年3月23日是“高山科学经典”公益读书项目第100期收官之期。在过去的两年中,有21位院士、182位知名科学家和学者参与到高山科学经典节目中,为2亿+公众导读100部经典名作.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error":401,"message":"site error"}//www.ekkosec.com/plan/2024/0326/100921.html
Baidu
map